责任编辑: professorchappell.com
你很难想像这样一堆闪亮的名字会扎堆涌向一个项目:隈研吾、坂本龙一、安尼施•卡普尔、托马斯•赫斯维克、沈伟、金守子、林天苗、雪松、杨福东、张培力、BIG、恩加德•萨塔布汉德、帕特里克•舒马赫、藤本壮介、斯坦法诺•博埃里、韦尼•马斯、刘家琨、马岩松、朱小地、郑载澔、刘硕、栗若昕……
他们中有艺术家、建筑师、舞蹈家、作曲家,每一个人单拎出来,都可以甩出一串掷地有声的重量级作品,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他们组团行动,又是什么项目能够让这些不同艺术领域的大拿们相安无事地团队合作呢?
这个幸运的项目是“海口•海边的驿站”。在海口的海口湾19.6 公里的滨水区域,以及江东新区12.5公里长的海岸区域,将布局16个“驿站”,分别由这些国际卡司来创作。
怎么理解“驿站”?它不单单是安尼施•卡普尔为芝加哥千禧公园创作的“云门”之类的雕塑,也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物,而是在“自然•共生•未来”的主旨下,兼具休闲、娱乐、教育、公共服务功能的跨领域艺文项目。
从即将竣工的建筑师马岩松设计的其中一个驿站“云洞图书馆”或可窥见一斑。这个造型魂丽的建筑物既是一个开放式图书馆,又像一个大型艺术装置,马岩松希望“创造一个新的时空,让人们在熟悉的风景中找到不同的角度,通过孔洞去看深邃的空间、去看天和海,享受发现和探索的乐趣。”
此外,这16个驿站中的多个驿站,还将采用“建筑师+艺术家”的组合方式合作,比如隈研吾+坂本龙一,坂本龙一将用自然音乐支持隈研吾的自然主义驿站方案;
比如金守子+郑载澔,多学科观念艺术家金守子将用观念艺术内容与建筑师郑载澔的建筑硬体有机结合。
灵魂人物:翁菱
“海口•海边的驿站”艺术总监是翁菱。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深耕20多年的翁菱是个很难被定义的人。她不仅是艺术策展人、画廊主、还活跃在多个城市改造项目中,并且还是名流荟萃的雅集“玉河夜话”的创办人。
你只有在大体了解翁菱之后,才会明白这个项目为什么有可能落地。
毕业于中央美院的翁菱早在1996年就主持中央美院画廊,并把它做成中国第一个当代艺术画廊。2002年,她创办上海外滩三号沪申画廊。沪申画廊那时是上海最前沿的艺术文化地标,那里不仅有顾德新的装置、周春芽的油画,还有崔健和朱哲琴的小型演唱会。出于对中国这块当代艺术荒地的好奇,以及对沪申画廊举办的严肃艺术展的着迷,西方各知名美术馆馆长们、巴塞尔艺博会的董事们成群结队地探访沪申画廊。
2002年,翁菱应邀担任上海双年展联合展览总监,那一年的主题为“都市营造”,翁菱的触角自然而然伸展到城市、建筑、生态、人文各个方面。
离开上海后,翁菱以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与“艺文中国联盟”创始人的头衔定居北京。在翁菱看来,北京不是一个以财富的多少论成功的城市,对做文化的“穷朋友”更宽容,也更适合她。
翁菱兼具艺术家和商人两种特质。既有艺术家的敏感、略带神经质、直率与不顾一切,同时也有商人的大局观、求同存异与适度的妥协。这使得她可以一边在“人和地球的关系”、“可持续”、“环保”、“极简主义”等理想化的大词中徜徉,一边可以在“走程序”、“审批”、“报销”等现实的琐事中穿梭。一边可以与艺术家们把酒话人类,一边可以与市长们解释项目策划书。
因此翁菱就像一个磁场,走到哪里,都会让灿烂的星光跟随。定居北京后,她于2015年10月,在北京南锣鼓巷附近的玉河一号创办“玉河夜话”。这是一个封闭式论坛,话题范围广博,从城市改造到基因工程,从艺术到雾霾,无所不包。虽然不对外开放,但受邀来谈话的都是各行业顶尖大拿,包括现代舞艺术家沈伟、音乐家谭盾、“摇滚教父”崔健、哲学家陈嘉映等。这些谈话的人,大多来自翁菱亲密的朋友圈,在这个朋友圈中,艺术家建筑师只占1/3左右,还有科学家、人文主义者、企业家等。
提及与人交往的原则,翁菱说就是“真诚”,而她也常被顶级艺术家的品质所感动。她提到:“坂本龙一为我们录视频,你看他的讲话,多低调,就说自己是来陪衬隈研吾的。把自己的姿态放得这么低。”与这些人合作,翁菱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
世界范围内的疫情发生之前,在泰国清迈度假的翁菱接到海口市政府的邀约。在决定接下这个项目后,翁菱开始给她的朋友们打一些“真诚的谈思想的电话”,然后就是“没有一个人拒绝。”所有参与的艺术家和建筑师都以公益价格的设计费参与到“海口•海边的驿站”项目中来。在我一再坚持想知道这个项目的“盘子”大约有多大后,翁菱说:“几个亿吧。”
翁菱透露,她的团队与北京“鸟巢”的主要设计之一的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事务所合作的杭州杭氧老厂房改造项目,也即将启动。这是瑞士HDM事务所在“鸟巢”之后在中国大陆的第一个项目。
集群设计与中国速度
在建筑师刘家琨看来,像“海边的驿站”这样的“集群设计”并非首创,在中国至少还有“长城脚下的公社”和他组织的在南京的“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等。除了对翁菱的信任,吸引他加入这个项目的因素当然是大海。他说:“对于我这种生活在四川内陆地区人来说,大海、阳光、海风、沙滩是最有吸引力的。”他说:“对建筑师来说,土地是决定性的因素。我希望作品离海越近越好。我恨不得把作品建在海里。”
16个项目,预计今年年内建成,这个速度会不会太仓促?刘家琨说:“时间永远是仓促的。我对于这种时间要求已经习以为常。快,几乎已经变成中国人的信仰。我们会尽量快。但我希望不要因为快而损失品质。”
参与这个项目的创作者们,进展快慢不同。有的已经快封顶,有的正准备施工,有的已经提交了设计方案,有的已经将方案不断修改,还有的才刚刚来实地考察,为方案构思。可以期待的是,从今年春天开始,海口的滨海地区就将热闹不断,一个又一个的地标将陆续揭开面纱,服务海口,艳惊世界。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文章编辑: professorchappell.com